摘要:李时珍是蕲州(今河北蕲春)人,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薪州有名的医生。父亲李闻言对药草很有研究,他所开的处方和配制的草药治病疗效很高。李时珍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,父亲每次采药回来他都要问问这个药草叫什么名字,那个药草有什么功效...
李时珍是蕲州(今河北蕲春)人,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,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薪州有名的医生。父亲李闻言对药草很有研究,他所开的处方和配制的草药治病疗效很高。李时珍从小就受到父亲的熏陶,父亲每次采药回来他都要问问这个药草叫什么名字,那个药草有什么功效,能治什么病,还经常同伙伴们上山采药。日积月累,各种草药的名称、采摘、炮制方法及其作用、效力,他都掌握了。他的医药知识也不断地丰富了。
在封建社会,民间医生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,上流社会的人根本看不起医生。李时珍的父亲虽然自己是医生,却不想叫李时珍再当医生让人瞧不起,就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,走科举这条路能取得功名,光耀门楣。其实李时珍对医药兴趣浓厚,哪想去读书做官呢?但父命也不能违抗。在父亲的督促下,李时珍十四岁中秀才,后来三次参加举人考试都落榜了。别人都说:"这么聪明好学的孩子没考取,真太可惜了。"而李时珍却没有灰心丧气,一心想当个好医生,为穷苦百姓治病,对医道和药方的钻研更加刻苦。
几次乡试落榜以后,李时珍就正式跟着父亲学医了。正好在这一年,家乡闹了一场洪水灾害,水退了之后,疫病流行。李时珍父子日夜奔忙,救治百姓。生病的大多数是穷人,李时珍父子对穷人都有一片同情心,穷人找他们看病,总是精心治疗,不计报酬。老百姓对他们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满口称颂,都说他们父子是穷人的好医生。
李时珍一边行医治病,一边钻研医术,他阅读了大量的医药书籍,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。明朝以前,古代医书就已经有不少了,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汉代的《神农本草经》,这些书还满是不了李时珍珍的需要,他借经常给一些王公贵族看病,从这些藏书比较多的人家借阅图书,他的医学知识不断丰富,医术越来越高明,名气也越来越大,请他看过病的人,到处宣传说李医生人好医术高,附近州县没有不知道李时珍的,有个大病小灾的都来请李医生去看。
有一次,封武昌的楚王的儿子得了抽风病,楚王府的医官治不好,楚王急得不得了。后来有人告诉楚王,说李时珍能治好这种病。楚王听了就赶快派人去请李时珍。李时珍来到王府,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,看看王子的脸色,号了号脉,确认这是因肠胃不好引起的。找到了病因,就好对症下药,李时珍开了一个约方,王子没吃两剂,病就好清了。
楚王对李时珍感激不尽,经过三番五次的挽留,把李时珍留在王府。
明世宗一共在位45年,但很少关心国事,只是整天尽情享乐,可又怕自己将来会老死。明世宗于1556年下旨叫各地官员向朝廷推荐名医。这时李时珍正好在楚王府里,楚王为了向明世宗讨好,就将李时珍推荐给朝廷。这一年,李时珍被调到京城太医院。
明世宗虽然招罗了天下各地名医,但对医学并不重视,还是想做道场、炼金丹认为这些才是使自己长生不老的真正途径。李时珍对明世宗这一套不信科学、只讲迷信的做法看不惯,而且自己本来的意愿是要为穷苦百姓治病,呆在太医院里实在没意思。因此,一年多后,他就辞官回乡了。
李时珍在回乡的路上,顺便到许多名山大川去游览。他并不是到各处去欣赏景色,而是为了他的医学,为了对草药的研究,要把他所掌握的草药的药用性质都搞清楚。一天他到了武当山(在今湖北境内),听说山上出产一种叫榔梅的"仙果",吃了可以使人返老还童,宫廷贵族都当作宝贝,当地老百姓不得采摘,地方官每年都要将这里的"仙果"千里迢迢送到京城,进贡朝廷。李时珍不相信会有那么大功效的"仙果"。为了弄个明白,他冒着生命危险,攀登悬崖绝壁,采到一颗榔梅。把他带回家仔细研究之后发现,榔梅跟一般梅子差不多,只不过是一种鲜美可口、能够止渴生津的水果。
李时珍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科学资料,他发现一些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是错误的,经过许多年代,人们又陆续发现不少古书上没有记载的药草,他就决心重新整理编写一本更加实用可靠的药书。从太医院辞职以后,李时珍把大部分精力花在编写书上,对药草的功效一个一个地验证,有的不好拿病人做试验,就自己亲自尝试,有一次误尝了一种毒草,险些丧了性命。经常尝试验试后李时珍将其逐一地记下来。对搜集来的药方进行一个个地筛选整理。共花了近30年的时间,终于写成了著名的医药著作《本草纲目》。书里共记载了1892种药草,一万多个药方,为我国乃至世界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。
《本草纲目》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成书以后,流传到世界许多国家,被翻译成日文、英文、德文、法文、俄文、拉丁文等多种文字,成为世界研究医学的经典著作。